是的,写案例文章,进行选题时,要选择罕见、罕见或典型的病例,让其他医生从你的文章中接触到类似的经验。 选题可以多读文献选题,从临床中的特殊表现、生命体征来选题,也可以围绕一些新技术、新项目来选题。
2、收集资料
选择病例后,应收集患者全部资料,包括现病史、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影像资料、手术与病理、生化检查等,从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以备参考,同时了解目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等
目前,临床检验的血常规有两种。 第一种是外周血,将采血针刺入指尖,挤出一点血,吸入专用试管,放入全自动的检测仪中,大约10多分钟就能出结果。 但是,这个检查有一定的误差。 特别是血小板。 以前有患儿因为不配合采血,导致采血量少,血小板低,父母非常紧张。 之后,又吸了一个静脉血进行对照,结果正常。 二是静脉血。 从静脉穿刺,抽取2毫升血液放入试管,这种比外周血麻烦一点,而且所需费用也多一点。 因此,医生通常会让患者刺伤外周血。
血常规简单、经济、适用,是临床判断患者营养、感染和凝血状况的基本检验,是临床医生评估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血常规内容很多,医生拿到一张检查单,通常将其分为白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血小板系列三部分来看,医生可以根据血液中这三个系列数值的高低大致判断机体出现了什么情况。
白细胞:
增加: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中毒、白血病等
减少:常见于部分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中性粒细胞:有增无减,与白细胞(WBC )一起。
嗜酸性粒细胞:
增加: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部分皮肤病(湿疹、银屑病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
增加:常见于白血病、部分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
增加:见于部分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过敏反应、溶血性贫血等
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单核细胞:
增加: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归类为白细胞
红细胞:
增多:相对增多是由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引起; 绝对增加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增加见于缺氧。
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红细胞平均体积:
增加: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减少:常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临床意义与平均血红蛋白量相同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营养缺乏性贫血。
血小板:
增加:常见于急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症等。
当然,疾病的症状是复杂多样的,临床医生不可能只通过血液检查就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还是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应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Copyright © 2021 《罕少疾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